做好亲子交流的技巧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2-04】亲子交流:影响宝宝身心健康的关键
充分交流型:一切为了孩子
庞小姐是一个典型的充分交流型家庭代表。她为了陪伴孩子小佳,选择了一份轻松的工作,每天下午5点30分准时到家,与孩子一起玩耍、吃饭、洗澡,给孩子读故事书。她每天花3到4个小时与孩子交流,通过游戏了解孩子一天的情况,孩子也喜欢与她聊天。庞小姐还会安排家庭日,与孩子和丈夫一起去旅行或郊游。她认为亲子交流对宝宝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她尽全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被动交流型: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
张小姐是一个典型的被动交流型家庭代表。她在一家日资公司担任财务助理,工作非常忙碌,孩子平时由外公外婆照看,每天回家时孩子已经准备睡觉了。她只能与孩子短暂接触,询问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午餐吃了什么等。张小姐感叹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因此她经常用礼物来弥补对孩子的歉疚。她尽力在家陪伴孩子和父母,假期时会带全家出去旅游。
拒绝交流型:孩子越大交流越少
梁小姐是一个典型的拒绝交流型家庭代表。她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梁小姐平时很少与孩子玩耍,读故事书的次数也减少了。她只在女儿做作业时辅导一下,女儿放学回家后就做作业,不太喜欢与梁小姐交谈。梁小姐会询问女儿学校的情况,但女儿有时不愿意说或说不清楚,她只能去问老师。梁小姐感到困惑,为什么女儿不喜欢与她聊天呢?周末大部分时间女儿都在上兴趣班,假期时梁小姐会带全家回娘家走亲戚。
餐桌成为主要的亲子交流场所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餐桌成为每天家长与孩子交流的主要场合。据调查,有近13%的家长承认,他们与孩子主要通过非面对面的方式交流,这表明现代通讯技术正在逐步深入亲子交流的方式。
超六成家长承认打过孩子
调查显示,65%的家长承认偶尔会打孩子,其中31%的家长从未打过孩子。家长对孩子诉诸暴力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撒谎、不服从家长的命令、待人接物失礼以及学习问题。然而,打孩子的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家长对亲子交流成果不满意
调查显示,超过50%的家长对亲子交流成果不满意。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程度有限,只有30%的家长表示“非常了解”孩子,超过47%的家长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这表明父母在亲子沟通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每天抽半个小时陪伴孩子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学会专家蒋薇美指出,亲子交流对宝宝的发展至关重要。她建议家长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吃饭、看电视或聊天。在交流过程中,家长应以平等的身份或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身份。家长可以聊一聊身边有趣的事情或发表看法,这样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交流
妇联心潮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专家魏迎娣指出,家长在亲子交流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交流的时间和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时间不应该刻意安排,最好是在不经意间自然过渡。当孩子不愿意说话时,家长不应该强迫,这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交流的内容应该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如喜欢的歌曲、影视剧、书籍以及崇拜的明星,家长可以试着了解这些事物,找到能与孩子对等对话的话题。家长要适当肯定孩子喜欢的新鲜事物,拉近与孩子的关系,重新找到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