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看晚了!常对孩子说的这6句话,天才都毁成庸才!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1-10】孩子的天性受到束缚
不要过度保护,让孩子与世界碰撞
很多妈妈经常对孩子说“这个不能动!”“你还小,不懂那个”。虽然我们也许在心里翻白眼,但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重复这些话。然而,这样的话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天性,甚至毁掉他们的潜力。
孩子在马路边的栏杆上攀爬,妈妈会说危险;孩子看到车上的按钮好奇,妈妈会说危险;孩子伸手进树洞里,妈妈会说危险;孩子接触饮水机的水管,妈妈会说危险。确实,这些行为都有潜在的危险。但你知道,最大的危险是我们因为害怕危险而束缚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被限制在保护膜中。这个保护膜就像一个圈套,将孩子困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
我们常说的“不要动,很危险”和那个“罐子”一样,都是在限制孩子的天性。这种限制比那些科学的座椅更可怕,因为我们制造的是一种“精神牢笼”,把孩子控制成了奴隶。
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安全,但也要让他们尽可能与这个世界碰撞。例如,孩子伸手到饮水机下面,我们可以告诉他:“这里有开水,很烫”。如果他还是继续做,我们就让他去尝试。当他真正被烫伤时,他就会永远记住“开水很烫”的教训。
事实上,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和碰撞越多,他们对安全和危险的了解就会更深刻,把握也会更准确。
不要过于强调功利的学习和工作
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好工作!这似乎是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话。农民告诉子女要好好学习,找个轻松的工作;工人告诉子女要努力学习,找个体面的工作;商人告诉子女要努力学习,找个容易赚钱的工作;公务员告诉子女抱着金饭碗就等于无忧无虑。好工作也许意味着好生活,但人生不仅仅等同于一份好工作和一种好生活。
人生有无数的可能性,我们为什么要为了逃离一种痛苦而冲向另一种极端呢?《一个都不能少》的魏敏芝就是个例子。如果没有张艺谋,她可能就永远陷入困境中。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她挺身而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很多人认为,像魏敏芝那样的勇气是天生的,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确实如此,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孩子的潜力。如果我们的孩子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激情,那么无论性格如何,面对机会,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这就是自主学习的力量。
因此,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让孩子努力学习,更不能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和“好生活”。
用爱和尊重对待孩子
你画得太棒了,妈妈好爱你!你的表演真精彩,妈妈好爱你!你考了这么好的成绩,妈妈好爱你!这样的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表达了对孩子的赞赏和爱。但细细想来,有点不对劲。难道孩子表现不好,妈妈就不爱他了吗?难道孩子不够出色,妈妈就不愿意关心他了吗?
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捣乱、摔碎鱼缸,妈妈惩罚了他,但当他在角落里哭泣时,妈妈走过来抱住他说:“大卫我爱你。”就算孩子表现不好,我们也应该拥抱他们,告诉他们:“我爱你!”
不要过度指导,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
我告诉你,那个孩子交了一些坏朋友,你以后不要跟他们来往!要和老师搞好关系,老师喜欢你才会教你更多。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我们是以前辈和亲妈的身份说的。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在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参与了,我理解了。”如果我们不能让孩子亲身参与事物,只是不停地唠叨,他们永远不会认真倾听,更不会去记忆和思考。
我们常常把孩子当成一个面团,想怎么揉就怎么揉。但孩子是有思想和感觉的个体,我们高高在上地指导和责备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不愿接受。我们抱怨孩子听不进我们的好话,却没有想过,有几个人会用狗屎铲盛饭来吃呢?
实际上,孩子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甚至自我监督。但是我们的指令和限制将孩子推向叛逆的道路。
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
你还小,连勺子都拿不稳,怎么会做饭呢?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等你长大点再说。你还小,这样的事情你不要参与,免得受伤。我们一直以为孩子像小人一样,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所谓的“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孩子与精神处于胚胎状态保持一致而设置的。对于六岁前的孩子来说,成人的环境与他们的环境在大小和步调上有巨大差异,所以孩子在活动时需要不时依赖成人的协助。
然而,如果孩子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就无法充分发展自己,无法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和锻炼自己,无法变成独立的个体。这时候,我们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例如,配合孩子身高的桌椅,孩子喜欢的图书等,都可以方便孩子自主管理,以及和孩子一起行走的同伴等。
这个环境不仅仅是环境,更是儿童将来面临的世界和文化的方法和手段。
父母关爱要忽略功利
为了你,我可以拼尽全力,你一定要给我争气!买学区房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的好环境,你要不争气,对得起我吗?我把工作都辞了,全心全意教育你,你怎么不争口气呢?
为什么要让孩子来给父母争气?所谓的最好,只是父母认为的最好,但真的对孩子最好吗?这句话和前面一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都会限制孩子的人生,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被限定在父母的框架里。而且,这句话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会影响亲子关系。
蒙台梭利说,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然发展。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是观察者,而不是发号施令者,更不是施予者。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