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哪些挑战?
【作者:马教员,编号6711 更新时间:2016-10-05】9月2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新中考政策规定,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也就是说原来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必考的“固定套餐”,变成了“语数外+选考科目”的“点餐”。但是,怎样快速适应考试改革是摆在学生、家长、教师面前的难题,中考改革方案的出炉给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在9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中考改革相关会议上,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说,新中考方案实施的初衷是使弱势学科对孩子总成绩的影响进一步减小,而优势学科对成绩的提升则进行了放大,让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为此学生要提高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看到学生们的强项,从某种意义上教师要将自己提升为学生的学科“导师”。
中考改革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哪些转变,并如何应对?在当天的活动上余胜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提到最多的词是“个性化”,这也正是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所期望达到的,愈加保护孩子的天性,家校双方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发展个性特长。
▍@学生:提高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新中考时代,中学教育会更加尊重与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伴随着选择而来的是问题与挑战:学生如何提高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将学科学习和兴趣爱好结合;如何发展自己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而且选择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都是摆在学生、家长、教师面前的难题。总的来说学生面临的选择机会增加了,但是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也要提升上去。除此之外要关注自己的兴趣、特长,发现自己的兴趣,适应扬长的教育,要发展自己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艺术素养、创新素养等,不仅是要获得知识,还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转变获取知识的方式,这是学生面对的压力。
▍@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特质,引导学生探究、主动学习除了学生,教师也要进行“角色转变”。在新中考方案实施背景下,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强项,让不同类型,不同方向拔尖学生脱颖而出。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班里每个学生的特质、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前只是主科老师压力大,而中考改革后所有学科老师都要闪亮发光,对于老师来说,首先要善于发现班里面真正喜欢和擅长某个学科的同学,发现有天赋的学生。第二,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和主动学习,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特别要关注有学科潜质的学生是否能够得到发展。余胜泉教授说,另外对学科作业和考试评价,要从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考积累、个性化等方面出发,这是教师面临的挑战。
▍@学校:个性化的培养学生,坚持“宽”和“活”的教学高考改革之后除了语数外三门学科,其它学科都可能被学生列为中考选考科目,如何协调学科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难点。对于高中学校,原本中考选拔入学只有一种模式,中考改革之后,同等考试分数的学生发展类别不同、需求不同。所以,学校也面临这很大的压力与挑战。在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要从模板化的培养到个性化的培养,要坚持“宽”和“活”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原来非考试科目的质量提升。以前学生入学只有一种模式,就是按中考成绩。现在同样是560分的孩子,完全可能有9种组合,类型是多样化的。所以学校要接受全面发展的挑战,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原来非考试科目的质量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从模板化培养转变为到个性化的培养,要使得学校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平台,尊重每一个学生,呵护每一个学生。学校的教学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偏题、难题。要注重情商、智商和情怀的培养,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把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培养要基于有说服力的综合素质评价,这都是学校面临的挑战。
▍@家长 发现、保护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家长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发现、保护孩子的个性、爱好,不要将家长对生活的期望或者是目标强加到学生的头上。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再只是买教辅、报补课,除了提高考试科目的学习成绩外,要协助学校发现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补习班、兴趣班,阅读活动资源的补充,要遵循尊重孩子个性爱好,了解孩子学习问题的前提下有效的采购社会教育服务,这是家长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