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西安家教
当前城市:西安 [切换其它城市] 
xa.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西安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西安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西安家教网 > 家长加油站 > 你的孩子是不是学奥数的“那块料”

你的孩子是不是学奥数的“那块料”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3-12-11

由6名高中生组成的中国队,日前在哥伦比亚举行的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拿下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个人总分并列第一。这是中国人在不到30年的参赛史上第17次获得团体冠军。

或许,中国人真的很适合奥数?可在中国队领队、华东师大数学系教授熊斌看来,真正适合学习奥数的学生只有5%左右。而众多小学家长发现,目前班上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在读奥数。

事实上,不少国外数学奥赛选手都成长为数学家,频频获得国际数学大奖。但至今,在顶级数学奖项中,还没有中国本土得主。

高考加分不挂钩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历史最悠久、比赛规模最大的国际科学奥林匹克,每年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举办。首届赛事1959年创办,参赛国不足 10个;经过半个多世纪,全球近半数国家和地区参与;今年,有 97个国家和地区的520多位高手加入这场"数学大战"。团体总分前十名依次为中、韩、美、俄、朝、新加坡、越南、我国台湾地区、英国和伊朗,其中亚洲队伍占去7席。

中国奥数国家队的选拔规模和层级,对于其他代表队来说是惊人的,因为这与高考(微博)加分直接相关。据介绍,每年全国数学学科高中联赛各地有十多万学子参加,大约300人晋级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中只选拔少数"奥数神童"进入国家集训队。今年3月,约60名集训队员经历了半个月备战及6场考试,决出前6名选手,正式组成国家队。目前这6名"国脑",4人即将就读北大、2人将进清华。上海学生在国家队中比例较高,去年和今年均占1/3。

奥数的中国特色正在于此,与高考以及其他各学段的升学考挂钩,甚至包括"小升初"。但根据新的加分政策,从明年起,国内奥数赛事的名次将正式与高考脱钩。原本,高中联赛产生的1200个数学尖子生,都具有高考保送资格,其中上海地区有50多人;但今后,只有入选国家集训队的那60个人,才可以被保送。

小学就有"试金石"

熊斌喜欢的是不为应试而来的奥数"铁杆粉丝"。在这位奥数金牌教练眼中,学奥数至少有3个条件:其一,在学校课堂上,数学就学得比较扎实,学有余力;其二,对数学有一定兴趣,最好是有一定天赋;其三,性格上必须静得下来,半小时都坐不住就免了。

其实,奥数就是课堂外的数学,和课堂内的数学是主干与分支的关系,"它是我们平常数学课上不讲、也没有时间去讲的一些数学分支"。但奥数也属于这些数学分支的基础内容,比如图论、组合数学、数论,以及重要数学思想,包括化归思想、构造思想、特殊化思想等。奥数内容的选择很科学,因为其基本方法和简单应用,并不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而且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例如,奥数中不少内容来自中国古代数学专著的方法和思想,如盈亏问题、鸡兔同笼等。

要看自家孩子是不是这块料,其实也有"试金石"。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可以给孩子每周出一两道思维训练题,简言之就是需要"动脑筋"的题目。看看孩子是否有兴趣做,有没有潜力解答,能不能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要知道,在国际奥数大赛上,正式比赛日为2天,选手每天要面对一张卷子,每卷只有3题,但答卷过程长达4.5小时。

另外,不可否认但也没有证据:奥数似乎与性别有关。因为绝大多数国际奥赛选手都是男生,如1996年以来中国国家队历届队员中,只有3名女生,分别出现在 1996年、2008年和2010年。

读奥数的奇才们

基本上,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语言。数学奥林匹克同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期望发现更多数学天才,为人类带来更多科学贡献。但天才往往只是少数人,且不是常人,因此美国人将奥数教育归为"特殊教育"。

被誉为数学家莫扎特的陶哲轩,今年刚满38岁。他11岁、12岁、13岁时连续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先后获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也是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奖人。后来,他17岁大学毕业,20岁博士毕业,24岁当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教授,31岁时获得数学界顶尖奖项——菲尔兹奖。另一位数学鬼才佩雷尔曼,1982年以满分获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20年后他在网络上发表3篇论文,成功破解了著名的"庞加莱猜想",40岁时他拒领菲尔兹奖。

当然,中国奥数人才也逐渐在国际学术界取得重要突破。两个"80后"——张伟和恽之玮,都因数学奥林匹克被保送至北大数学系,如今而立之年的他俩均已荣获拉马努金奖,成为国际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名人堂"

许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参赛者,在他们之后的数学研究事业中,都获得了代表数学界最高荣誉的奖项;同时,许多成功的数学研究者,在年轻时也都参加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就声誉而言,1936年设立的菲尔兹奖常被视为数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奖励。在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多只有4座菲尔兹奖颁发给青年数学家们,他们的年龄不得超过 40岁。至今,还没有中国国籍的数学家获此殊荣。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1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奖牌获得者,之后也获得了菲尔兹奖。其中较早的一位,是1962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俄罗斯学生格里戈里·马古力斯,他在获得奥赛银牌后的第16年,就获得了菲尔兹奖。此后,每隔几年就有一名奥赛奖牌获得者问鼎菲尔兹奖,他们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越南。越南学生吴宝珠在1988、1989年连夺两届奥赛金牌,最终于2010年摘取菲尔兹奖。

其他国际数学大奖榜单上,也少不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选手,但他们也都是外国人。曾被视作数学家诺贝尔奖的 "沃尔夫数学奖",有2人上榜,其中包括那位已获菲尔兹奖的马古力斯;颁发给傅里叶分析方面杰出青年数学家的"塞勒姆奖",有多达13名奥赛拿牌选手榜上留名;还有奖励数学重大突破的克雷研究奖,共5人上榜,包括越南选手吴宝珠。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