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9 王教员
下午放学,正是食堂热闹的时候,每个窗口都熙熙攘攘的簇拥着那么一堆搓着手哈着气的学生,天冷了,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怕是寒冷冬日最幸福的事情了吧。
卖骨汤拉面的窗口,既不靠前也不靠后,窗口后带着口罩的男子,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不紧不慢的把面条一碗一碗的端到温和的灯光下,然后再转身,继续盛面。骨汤拉面,这重点可是在汤上。汤底分为骨汤和鱼汤,骨汤要用晨起最嫩的猪大骨熬煮,再加上碧绿的青菜,嫩黄的玉米和鲜红的辣椒为佐料,文火徐徐的熬上三个小时,直到汤的颜色变澄亮晶莹的奶白色,鱼汤选的是切了片的柴鱼,配上海带跟干贝,依然是慢慢的煮,徐徐的炖,鱼汤的颜色会由最开始的浑浊变成甜橙的颜色,汤的表面时不时的咕噜咕噜的开始冒泡,这时捞去海带,便是酱料的准备了,酱料虽不属于汤底,但却是提味的关键因素,作酱的虾是红皮脆虾,与圆润的牡蛎炖在一起,温火会让红虾的咸脆和牡蛎的细腻软糯的口感融合,当汤底变成滑腻的沙滩色,就加上一小勺的酱油,酱油的量很有讲究,加多了味道会偏重,且会影响整个骨汤的色调,加少了则压不住海鲜的腥涩,这很是考验厨师的手感,好的厨师,对每一种调料的掌握都是有自己特有心得的,就比如这一勺酱油,什么时候加,加多少,都是长年累月的试探与积累。
汤底准备好后,想要让我们的味蕾感受到一份艺术品五味恰到好处的精妙,就需要让这三种元素发生最准确的化学反应,骨汤鱼汤和酱汁需要以6比3比1的比例严格分配且依次加入,便是最难熬的等待,松茸的肉汤,散发着鲜甜的鱼汤,和浓稠的红褐色的酱,蒸汽蒸的人暖暖的,像躺在母亲的柔软怀抱里,等待着出锅的那一块烫口却鲜嫩的红烧肉。终于,到了揭开锅盖的时刻:汤汁金黄而油亮,碧色的青菜和红色的辣椒丁交相辉映,滑腻温热的汤和清脆的在齿间摩擦的蔬菜,再配上一把煮的筋道的面,就像黄土地,绿草坪,红花朵和一条蜿蜒曲折刚刚破了冰的河流,这是春天最美的样子。
最后,一把葱花洒在湖心那作白色的“小岛”上,切上两片卤牛肉,师傅又蜻蜓点水般的在汤的表面撒上几滴焦香的芝麻香油,面,被不急不徐的被端到了窗口,又被窗口急切着吃饭的学生端走。
迫不及待的吃上一口,入口是猪骨的酥脆,配上了一点点海鲜的鲜香,又有那么一丝芝麻的焦甜,最后味蕾完全被酱料的浓郁所覆盖。这么冷的天气,在屋里吃着筋爽的拉面,脸颊被面汤的蒸汽蒸的略略发红,身上出了点微汗,与朋友谈天说地,真是再美好不过的事了。
窗口的队伍渐渐短了,食堂的人渐渐少了,天渐渐黑了,窗口后的师傅徐徐的摘下了口罩,开始慢慢的洗刷着餐具,缓缓的开始准备第二天熬汤的食材,一份好的骨汤,往往要耗费十个小时的时间甚至更长,最终得来的,不过是学生们赶时间吃的一碗面。
缓慢是一种从容,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而从骨汤中我们看到的,是属于缓慢与细腻本身的一种匠人精神,所谓“中国精神”。